返回首页

天水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天水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是谁)

来源:www.mybv.cn   时间:2022-11-27 17:25   点击:2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天水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7师师史简介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 8月3日,起义军南下,其主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作战失利。以叶挺独立团扩编的起义军第25师奉命留守三河坝,在给进犯之敌以打击后,于10月4 日被迫退出战斗,10月7日,在饶平县境,与从潮汕撤出的起义军第3师余部200余人会合,在第9军副军长朱德、第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第74团参谋长王尔琢的率领下,沿闽粤边界向北转移。10月下旬在江西大庾进行整编,将部队缩编为7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特务连,共800余人,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5纵队,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11月下旬,朱德同国民党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达成协议,将第5纵队编为第16军第47师第 140团。12月,脱离第16军,转向湘南。

同年9月11日,毛泽东率领由卢德铭任团长的原武昌警卫团和平浏工农义勇队等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共5000余人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率部沿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在永新三湾进行改编,将1个师缩编为1个团(共700余人),下辖第1、第3营,共6个连,此外还有特务连和卫生队。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智取宜章县城,部队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发动和支援湘南各县农民起义。4月中旬,率第1师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江西省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10、第11、第 12师,共1万余人。同时,组成中共第4军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4月下旬,在拿山整编,撤销第12师,所部编为第10师第30团和第11师第33团。5 月20日至21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任书记,统一领导工农革命军第4军和边界各县党的组织。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委书记,由陈毅接任。因井冈山给养困难,枪支不足,5月下旬,由湘南起义农军编成的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第10、第11师撤销,由军直辖第28团(南昌起义余部编成)、第29团(宜章农军编成)、第31团(秋收起义部队编成)、第32团(由王佐、袁文才部编成)。全军6000余人。 6月,按中共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红军第4军。

1928年1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策划以6个旅约3万人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红4军前委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以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先求打破敌之经济封锁,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以彭德怀、滕代远分别担任红4军副军长和副党代表,率红5军主力(编为红4军第30团)与第32团留守井冈山,实行内外线配合作战。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4军军部和第28、第31团及特务营共3600人,离开井冈山根据地,挺进赣南。

3月中旬,红4军主力在长汀进行整编,第 28团大部编为第1纵队,第28团一部与特务营合编为第2纵队,第31团编为第3纵队。同时,军建立政治部,毛泽东兼政治部主任。全军共3000余人。4 月1日,红4军主力由长汀进抵瑞金,同由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第30团会合。第30团改编为红4军第5纵队。

3月,蒋桂军阀战争爆发,浙赣闽三省出现了有利于革命发展的形势。红4军前委决定,红4军第5纵队由彭德怀率领返回井冈山地区(后编入红5军),协同留在当地的红军恢复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由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在赣南、闽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4~6月,红4军创建了赣南、闽西根据地。6月,闽西部分地方武装组成红4军第4纵队。此时,红4军发展到6000余人。

1930年2月下旬,红4军在赣南取得水南战斗胜利。此后,分兵活动于赣南地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6月,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红4军在长汀与赣西红军第6军(不久,改称红3军)、闽西红军第12军合编为红军第1军团(开始时称第1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委。红4军部队作了局部调整,第3纵队调出,编为红12军第1、第2纵队(后改称红12军第34、第35师);将原闽西红12军第2、第3纵队调归红4军,编为新的第3纵队。红4军第4纵队与红12军第1纵队和闽西苏区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第21军。整编后的红4军,林彪任军长,彭清泉任政委(未到职,由罗荣桓代理),曾士峨任参谋长,彭祜任政治部主任。6月23日,红4军从长汀北上,经江西樟树镇、万寿宫、安义、奉新,转师湖南省。8月,罗荣桓任军政委。8月20日参加文家市战斗。8月23日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4军随红1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9月中旬,参加第二次进攻长沙,未果,后回师江西省。10月7日,红 4军在吉安进行整编,将原辖第1、第2、第3纵队依次改为第10师(辖第28、第29、第30团)、第11师(辖第31、第32、第33团)、第12师(辖第34、第35、第36团)。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4军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敌前线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被红4军第10师在搜山中活捉。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红4军伤亡较大,将第11、第12师合编为第11师;红12军第34、第35师又分散编入红4军,编成新的第12师。连同在此之前增编的红4军第13师(由原红22军缩编的第64师编成,粟裕任师长),红4军下辖4个师,全军共8436 人。

1931年11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及所兼红1军团总指挥部撤销,红4军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和指挥,称中央红军第4军。

1932年3月,中革军委决定重新编组第1、第3、第5军团。红4军归回红1军团建制,该军原辖第13师调出,编入红15军,改称第45师。红4军由王良任军长,罗荣桓任政委(后为罗瑞卿),聂鹤亭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第11、第12师。

1932年12月,红一方面军进行较大规模的整编,红4军军部和第12师撤销(红4军的名义保存),第10、第11师由军团直辖。

1933年6月,红1军团在江西永丰藤田整编,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以原红4军第10、第11师与红22军第64师合编为红1军团第2师,师长徐彦刚,政委胡阿林,参谋长熊伯涛,政治部主任蔡书彬。下辖第4团(原第10师)、第5团(原第11师)、第6团(原第64师)。据8月份统计,全师共4902人。

在持续1年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红 2师参加了云盖山、大雄关防御战,坪寨反击战,三甲嶂阵地防御战,风翔峰阵地防御战,广昌保卫战和温坊反击战等。红2师奉命东挡西突,付出了重大代价。在上述战斗中,打得比较好的是温坊战斗,毙伤敌2000余人,俘敌2400余人,是第五次反“围剿”中惟一的一次较大的歼灭战。

红2师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为中央红军的前卫师之一,全师4922人,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参谋长李棠萼、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的率领下,于10月 16日夜由江西于都出发,踏上长征之途。11月27日,红2师率先渡过湘江,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渡河点,顽强抗击全州方向之敌4个师的猛烈轮番进攻,血战数日,付出重大代价,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和全军部队渡过湘江。

1935年1月3日,红2师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以第4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为前卫,在江界河渡口强渡乌江,保障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主力胜利渡过乌江。毛振华等22名英雄荣获中革军委的奖励。接着,又在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指挥下,以第6团(团长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为前锋,于1月7日2时进占遵义城。全师奉命继续北进,攻占娄山关、桐梓、新站、松坎。全师集结松坎,担任四川方向警戒,以保障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1月 15日至17日,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党和红军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后,中央红军进行整编,撤销红15师(即少共国际师),其所辖第44、第45团编入红2师。

从1月下旬开始,红2师同其他红军部队一起,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在川黔滇边界地区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其间,进行了遵义战役,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又 8个团,俘敌约3000人,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3月底,南渡乌江,佯攻息烽,威逼贵阳,虚指昆明,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四川省会理地区稍作休整后,继续北进,通过彝族区。5月24日晚,红1师第1团占领安顺,25日先头部队渡过大渡河。在尾追之国民党军日益迫近的情况下,为了使红军主力迅速渡过大渡河,红2师奉命沿右岸北上,夺取了泸定桥。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取得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

红2师夺取泸定桥后,继续北进。指战员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此时,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一部前出达维。6月12日,师长陈光率前卫红4团在北进达维途中同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各军番号不变。为促进两军的团结和部队建设,红四方面军根据红军总部的决定,抽调3个建制团支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各军任职。红四方面军第33军第98师第294团1000余人编入红2师第4团,为该团的第2营。 7月30日,红2师政委刘亚楼改任第1师师长,萧华任政委。

8月3日,红军总部确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军经草地北进。红2师为右路军,红4团为先头团。8月19日,红4团由毛尔盖出发,红2师主力随后跟进。全师指战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于8月26日到达班佑,集结该地休整。其间,第6团建制撤销,人员编入第4、第5团。

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并阴谋危害党中央。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率右路军中红1、红3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脱离险境,先行北上。9月17日,担任前卫任务的红2师,以第4团攻占岷州要隘腊子口,突破了北上甘南的最后一道险关。18日,红2师占领哈达铺。红一方面军正式宣布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下辖3个纵队,红2 师师部撤销,以所属部队编为第1纵队第4、第5大队。10月7日,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到达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镇)。

在长达1年、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2师参加重要战役战斗70余次(不包括连、排以下单独进行的小战斗),经常担负前卫任务,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南进甘泉下寺湾与红15军团胜利会师。3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同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第1、第15军团。同时恢复红1军团第2师建制,刘亚楼任师长,萧华任政委,李天佑任副师长,钟学高任参谋长,邓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5、第2团。此时,红2师又恢复为3个团,全师1382人。

11月21~26日,红2师参加直罗战役,担任由北向南主要攻击任务,同红15军团及红4师等部密切配合,全歼敌第109师和第106师1个团。在这次作战中,红4团代政委黄苏(,曾任红8军团政委、红1师政委)牺牲。

1936年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发起东征战役。2月20日晚,红2师以红5团为先头,由绥德沟口强渡黄河,占领山西境内之三交镇、留誉镇。26日,参加关上村战斗,全歼阎锡山独2旅第4团和1个炮兵连。继在兑九峪反击阎锡山14个团的进攻后,沿同蒲路和汾河流域南进,占领侯马、襄陵,发动群众,扩大部队。5月5 日结束东征,回师陕北。

5月28日,红2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萧华的率领下参加西征战役,为左纵队前卫。6月1日围攻曲子镇,全歼守敌第35师马鸿宾部第105旅的200余人。7月17日,在七营地区击溃国民党东北军骑兵军长何柱国指挥的骑兵第6师的进攻。

1936年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相继由岷县、漳县等地向通渭、庄浪、会宁前进。为接应红四方面军北进,9月28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等,要求“第二师立即南下,取直径越隆静大道,相机夺取庄浪、秦安、天水,然后在大道、渭水之间向华亭、陇县广大地区纵横游击,成为三个方面军之中间的战略支队”。9月30日,红2师(欠第5团)附第13团和骑兵第2团主力,经硝河城南进,同先期占领界石铺等地的特别支队靠拢。10月6日,红2师第4团和红1师主力及骑兵第2团协同红15军团第73师进攻被邓宝珊部袭占的会宁城,当晚再占会宁。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4军于7日到达会宁。红4军接替会宁警戒任务后,红2师第4团东返界石铺及其附近地区。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同红一方面军部队会师。

红二方面军于10月4日由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向红一方面军靠拢,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红2师会师。

11月21日~22日,红2师参加山城堡战役。至全面爆发时,全师尚有1552人。

1937年“七七”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杨得志任团长,陈正湘、萧文久任副团长,彭明治任参谋长,邓华任政训处主任。红2师原辖的第4、第5、第2团依次改为第1、第2、第3营。

9月22日,日军第5师第21旅一部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八路军第115师奉命侧击该敌。9月25日,第685团会同第686、第687团利用平型关东北辛庄至小寨村公路两侧高地的有利地形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

11月初,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太原,第 685团与第686团和第129师一部在晋东广阳镇地区又伏歼日军1000余人,牵制了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12月,第685团第2营和第1营4连,由2 营营长曾国华率领进至阜平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该营于1938年2月扩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5支队,7月上旬由冀南挺进冀鲁边的乐陵、宁津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6军第46师第136团)。团长杨得志率第685团主力在洪洞以北赵城地区发动群众,补充部队,另组建新2营。

1938年2月,第685团随第115师师部进至晋西吕梁山脉隰县、午城地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寻机歼敌。3月14日至18日,第685团会同第686团在蒲县至大宁间公路沿线的井沟、午城地区,多次袭击、伏击日军,收复午城,切断了蒲县至大宁的交通线,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6月,杨得志调第344旅任代旅长,彭明治接任第685团团长。

9月中旬,第685团和第686团在汾(阳)、离(石)公路之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等地伏击日军,连战皆捷,挫败了日军西犯黄河河防、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派第685团进入山东。10月,第685团由晋西至晋东南屯留县集结待命,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原团长彭明治任支队长,团政委吴文玉任政委,副团长梁兴初任副支队长,田维扬任参谋长,王凤鸣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1、第2、第3营依次改为第1、第2、第3大队。苏鲁豫支队受第 18集团军总部直接指挥。10日,苏鲁豫支队由屯留地区出发,于12月27日到达微山湖西之丰县。

1939年1月,根据第18集团军总部的命令,将地方党建立的陇海路北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8个大队编为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2月,争取盘踞沛县郝寨一带的伪军藉兴科部2000余人反正,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至此,陇海路北部丰、沛、砀三县连成一片。3月,第3大队插入豫东,一举攻克虞城。

1939年4月初,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除留新发展之游击大队坚持路北外,主力南跨陇海铁路,开辟萧、宿边抗日根据地。5月13日,在陇海路南活动的义勇队第2总队2000余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游击第7大队。

1939年5月,苏鲁豫支队主力进至津浦路东的张山集、椿树房、冯山、柏山一带活动,一部伸到宿迁北部的骆马湖、渔沟、双沟一带。徐州、宿县、灵壁的日伪军受到震惊,6月1日,日军从徐州等地出动1700余人,分为7路,附汽车50余辆,炮20余门,坦克4辆,合击苏鲁豫支队于津浦路东之张山集一带。苏鲁豫支队经1日激战,歼敌300余名。战后,苏鲁豫支队主力转移至津浦路西之鲜沟一带山地。6月4日晨6时,又遭敌步骑炮兵2000余人的合击。苏鲁豫支队与敌激战至次日,毙伤日军3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39年6月,苏鲁豫支队各部相继转移到津浦路西僖山(河南永城属)、黄里(江苏萧县属)一带休整,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支队扩编为旅的形式,大队扩编为团的形式。整编后,支队下辖第1、第4、第7大队(后改称第3大队),共8869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支队重新研究了向徐州东南地区出动的路线和时机。鉴于支队整体运动目标较大,易被敌人发觉,确定第4大队回师陇海路北,在湖西地区坚持斗争;第1大队随中共苏皖边省委书记张爱萍跨越津浦铁路,进入灵壁、泗县一带活动;支队主力留在津浦路西、陇海路南的苏皖边地区,消灭边境地带各据点的伪军和维持会,打开豫皖边的局面,以沟通与新四军彭雪枫支队的联系。

6月下旬,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在大队长胡炳云、政委王东保的率领下,绕道宿县以南,跨越津浦铁路,进入皖东北之灵壁、泗县地区,接连取得魏洼、冯庙、大柏圩三次战斗胜利,给当地的日伪军以极大的震慑,开创了皖东北抗日斗争新局面,为八路军南下建立了前进阵地。该大队也由不足2000人,发展到3500余人。

坚持湖西斗争的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于 1939年12月由支队副支队长兼第4大队大队长梁兴初率领,从湖西横跨南阳湖,越过津浦路,进至郯城、马头一带活动,后归第115师直接指挥(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支队警卫营(欠1连)、苏鲁豫边区区党委警卫营和鱼台地方武装湖西大队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仍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全部扩编为3个营,每营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全支队9000余人。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频繁调动军队,准备大举进攻新四军。 3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援助新四军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八路军总部决定由黄克诚率第344旅,彭明治、朱涤新率苏鲁豫支队南下增援新四军。

6月,彭明治、朱涤新率第3大队、湖西大队从苏鲁豫边境单县、丰县之间的朱集出发,于7月中旬进入皖东北泗县地区,与活动于该地区的本支队第1大队胡炳云部会合。随后,继续东进,7月中旬进入淮海地区,建立沭阳、涟水、淮阴、灌云等县的抗日政权和淮海专署。

8月20日,中共中原局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把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所有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成立八路军第5纵队,由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1、第2、第3支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编为第1支队,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下辖第1团(原第1大队)、第2团(原第3大队)、第3团(原湖西大队)。全支队9000余人。

在苏鲁豫支队东进淮海的同时,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一部渡过长江北上,于7月29日进驻黄桥。国民党军顽固派韩德勤自恃兵多势众,妄图将陈、粟部队一举歼灭。10月2日,向黄桥地区大举进攻,陈毅急电黄克诚率部增援。中共中央的方针是:“韩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并指出解决苏北问题主要依靠陈、粟部队和南下八路军的密切战略配合。10月4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和第2支队第687团在黄克诚司令员的率领下,由淮海区出发兼程南下,从顽军北线展开攻击。第1支队分为左右两路南进:彭明治、朱涤新率支队部、第2、第3团为左路,在涟水以北渡过盐河封锁线,10月10日攻占盐城、伍佑。第1团为右路,在该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率领下,在涟水以南渡过盐河,向旧黄河防线的顽保第10旅攻击,歼其1500余人。尔后日夜兼程沿益林、东沟、建阳、湖垛、秦南仑、大冈、大邹庄南下。黄克诚率第2支队也进到苏家咀、凤谷村。八路军第5纵队主力奋力南进,突破顽军盐河、旧黄河防线,切断韩顽之归路,动摇其侧背,威胁其大本营兴化,在战略上对顽军造成南北夹击之势。10月6日黄桥战役结束,歼国民党军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

10月10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1团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2纵队先头部队,在盐城、东台间的刘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打通华北、华中战略联系的任务。

10月15日,陈毅抵冈门慰问南下的第5纵队第1支队指战员。陈毅于1930年2月调离红4军,这次“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10年不见者”。战友相见,分外亲热,陈毅即兴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10月,八路军第115师将所属部队整编为6个教导旅。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中央军委规定,该旅建制上属八路军第115师,指挥上属黄克诚)。11月29日,参加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组织的曹甸战役,苦战18天,歼韩德勤部8000余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编入新四军,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原辖第1、第2、第3团依次改为第19、第20、第21团。全旅7966人。担任新四军军部的机动作战任务,转战于苏北、淮北、淮南地区。

7~8月,第7旅与第8旅和第1师等部协同,粉碎了日伪军1.7万余人对以盐城为中心的大“扫荡”,歼日伪军一部,保卫了军部的安全。10月,第7旅第19团参加由陈毅代军长亲自指挥的程道口战役,率先突破顽军的深沟高垒,攻克程道口。

1943年3月17日,第7旅参加淮北山子头战役,会同第4师第9、第11旅,第2师第5旅,经1夜激战,全歼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一带国民党军韩德勤部1000余人。

3月16日,在江苏省北部淮海区进行“扫荡”的日伪军1000余人,分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7旅第19团一部,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奋勇阻击各路敌人。18日晨,第19团第4连于刘老庄陷入重围。该连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激战竟日,在毙敌170余名后,参战的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1944年春,第7旅参加华中局部反攻作战。8月,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部署,决定第4师主力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第7旅奉命调赴淮北,配合新四军第4师西进作战,奋战4个月,打垮国民党顽军段海洲、王毓文等部,基本恢复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第7旅由淮南回师苏北。9月下旬参加淮安战役,与第8旅并肩攻克淮安城歼守军5000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新四军第3师第7旅由苏北进军东北,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全歼国民党军第13军1个团另1个营。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后打的第一个歼灭战。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参加四平保卫战。战后,撤至哈尔滨以南阿城地区休整。1946年10月,第7旅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原辖的第19、第20、第21团依次改为第46、第47、第48团。 1947年1~3月,第16师参加三下江南作战,寻歼当面分散孤立之敌,配合南满部队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参加辽沈战役,堵截廖耀湘兵团10万人马逃回沈阳的退路,打得英勇壮烈,全师伤亡1473人,其中干部139人,有9个连队打得每连只剩6、7人至10余人,仍顽强守住了阵地。

东北全境解放后,第16师在辽宁黑山地区进行整编,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原辖第46、第47、第48团依次改为第379、第380、第381团。全师增至1.3万人,武器也由日式装备改为美式装备。11月下旬,第127师奉命提前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奉命提前南下,于1949年4月初进至湖北黄安地区,钳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四野主力南下后,该师于5月15日渡过长江,向华南地区进军,追歼白崇禧、余汉谋集团,相继参加湘赣、广东、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

解放战争中,第127师历经重要战役战斗数十次,歼敌4.4万余人。

2. 天水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是谁

魏哲祖籍河北巨鹿曲阳(今曲阳县),七世祖魏靖非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征北将军。他在镇守北地郡、上郡时期,全家搬迁到宁州襄乐县(甘肃庆阳合水县肖咀镇)居住。魏家成为庆阳地区的大家族,以后世代有人做官。到了隋末,魏哲的祖父魏唐担任过天水郡丞,河阳都尉等官职,后来归顺了大唐。他的父亲魏宝是唐朝的通议大夫。贞观十五年(641年),27岁的魏哲以其门荫入任国子博士。由于魏哲孔武有力,第二年被唐太宗授于左翊卫北门长上官职,为飞骑营的士兵讲授军中礼仪。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曾经有一个扶余民族建立的小国高句丽(gāo gōu lí)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崛起。公元427年高句丽大败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将他们压制在朝鲜半岛南端,5世纪末又向北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控制着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到了隋朝,隋炀帝曾经3次发兵征伐高句丽,最后都由于各种原因功亏一篑。唐朝统一全国后,在彻底平定东突厥隐患后,高句丽成为下一个要征伐的势力。

3. 天水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古代龙姓名人

龙圉:夏朝太康和后羿时期的贤臣。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留有名言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龙贾,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惠王时期曾出任大将军。曾与为公子昴领兵与秦人商鞅在河西大战,战败,被罢官。后魏惠王徐州相王时临危受命,领兵三万与齐人大战,战败,被齐将田忌射杀。

龙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大将,西楚霸王项羽帐前第一猛将,少时随项梁项羽起兵反秦,与项羽情若兄弟,后每战皆亲身奋勇杀敌,深得霸王项羽信任,任西楚国大司马统帅楚国精锐骑士,后在齐国由于轻敌误中韩信水淹之计导致大军溃败,虽率亲兵奋力而战然大势已去,最后力战而死。[4]

龙述:即龙伯高,名述。两汉之际人,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曾任山都长,建武时官至零陵(今湖南永州市)太守,任职4年。公元88年卒葬零陵西门司马塘(今零陵区徐家井办事处新建村)。原司马塘建有龙氏祠,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1949年拆毁。墓位于永州市妇幼保健站左侧,封土堆东西长3.7米,南北宽l米,高1米,石砌护围已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封土堆一半被附近居民围墙圈围,另一半为菜园,墓前4米为居民住房。墓有古碑2块,一块刻“东汉零陵太守龙伯高墓”,另一方为清光绪十年(1884)永州府儒学刘源题刻。永州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古墓葬之第一位。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4]

龙起雷:字时声,侗族,明朝五开卫(今贵州黎平县)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举人,次年进士。他是黎平的第一个进士。他也是贵州侗族中的第一位进士。历官江西清江县知县、燕京苑平知县、南京大理寺(明朝中央审判机关)少卿等。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弹劾首辅(内阁大臣)赵志皋等人,因得罪当权派吏部尚书李戴,被李戴废除大理寺卿官职。从此还乡,"淡泊自安,无所请属。"他与史龙起春、龙起渊等文行并有声,时称"三龙"。《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

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云南昭通炎山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

龙国桢:原重庆永川万寿乡人,民国进步官员,留学日本。1912年,四川都督府建立,任都督参赞、高等审判厅院正,1914年起先后任安徽高等审判厅检察长、贵州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检察长、总检察厅检察长、四川高等法院院长、刘湘21军顾问、四川省政府考试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政府统计室兼综核室主任等职,为官正派,1946年赋闲家居。解放后,加入民建,任相辉学院教授、重庆文史馆员。

现代龙姓名人

龙潜少将龙潜(1913-1992),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独立团、军委直属队、军委干部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阴城防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教导师政治委员,南京市公安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逝世,终年79岁。

龙飞虎少将龙飞虎(1915-1999),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8军6师7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进征赣南、回守井冈山、攻占长沙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科员、科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央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任周恩来同志随从副官,负责警卫工作,胜利地完成了任务。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率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负责谈判期间的警卫安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任毛泽东主席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保证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1947年起,先后任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82团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28师副政治委员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对福建沿海的海防建设有重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7月1日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5岁。

龙开富少将龙开富(1908-1977),湖南省茶陵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编入工农革命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政治部通信排长,中央军委警卫团连长兼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炮兵营政治委员、军团第四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商业管理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4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补代表,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2月3日逝世,终年69岁。

龙书金少将龙书金(1910-2003),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赤卫队,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卫连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副支队长、团长,山东纵队鲁北支队队长,115师教导6旅7团团长,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副师长等职,带领部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参加了平型关、大宗家、侠河村、王家楼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7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3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参加了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平津、渡江、湘赣、广东、粤桂边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海南岛解放后,他历任军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某军军长、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东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警备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他坚持从严治军,为加强部队的全面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和巩固国防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4月16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龙炳初少将龙炳初(1914-1975),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49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特派员,第4支队政治委员,南下支队第3大队副政治委员,第9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5师15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天水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5年1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终年61岁。

龙振彪少将龙振彪(1914-2000),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报务员,第6军团电台队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电台队长,红二方面军第6师电台队长。参加了红军长征,圆满完成了无线电通信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电台队长,湘赣川黔省电台队长。组织所属人员高标准地保证了作战、谈判等任务的通信联络畅通。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电台队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通信联络处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领导通信人员出色地完成了西北、东北战场特别是西北战场的作战通信保障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学校、高级通信学校校长,通信兵学院院长,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等职。为我军通信兵现代化建设和通信兵院校的创建、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龙道权少将龙道权(1913-2000),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12师35团通信员、宣传队长、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师1团营政治教导员,红5军团第34师102团特派员,第13师特派员,红5军团保卫局第二科副科长,大金省保卫局代局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保卫部第二科副科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三团政治委员,第1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率领部队多次参加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旅政治委员,第19兵团63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大同、正太、青仓、保北、清风店、察南、平津、太原、扶眉、陇东等战役战斗和解放兰州、宁夏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是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2月17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

龙福才少将龙福才(1909-1965),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9师机枪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战斗。1932年任红3军9师军医处政委、参加了兴国、水口、草台岗战斗。1934年任红1军团1师直属队总支书记,1935年任红1军团1师卫生部政委。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到红军大学学习,后在抗大校务部担任总支书记、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政委、八路军卫生学校政委。1939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干部室组长。1940年任延安军政学院大队指导员。1941年任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年底任警备旅代政治委员。1944年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委,领导了忻州土改工作。1948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7纵12旅政委,1949年任一野7军20师政委,参加了晋中、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7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9月22日逝世,终年56岁。

龙大道龙大道(1901-1931) 字坦之,名康庄,字坦之,侗族,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10岁入新学校接受“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的教育,15岁于锦屏县高小毕业,进天柱县中学读书。1919年春随乡亲放木排东下武汉,就读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受教务主任恽代英的影响,6月参加了武汉地区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冬,龙大道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聆听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等人讲学,接受马列主义革命理论。1923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11月23日,经张其雄、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决心找到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改名为大道。1924年9月,龙大道受党的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6月,奉命回沪,在上海总工会曹家渡办事处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5月,龙大道任中共曹家渡部委书记,兼任部委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不久调任上海总工会组织部,负责工人纠察队的组织训练工作。10月23日,中共上海区委工会举行武装暴动,龙大道指挥闸北地区,因准备不周,这次起义未能成功。1927年1月,龙大道任上海总工会主席团成员,上海职工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2月龙大道又参与领导了第二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接着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决定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中央改组上海区委,成立主席团,设置经济斗争、交际、纠察三部 ,龙大道为经济斗争负责人,参加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主持制定的第三次起义作战计划,龙大道是闸北地区指挥者之一。3月21日,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功。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游行工人、学生和市民,龙大道也身负重伤,并被上海淞 沪警备司令部通缉,悬赏1000元银洋捉拿。4月27日至5月9日,龙大道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9日至23日,龙大道率领上海工人代表团参加在汉口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在会上报告了上海工人三次开装起义的经过。会后被留在武汉全国总工会、湖北省总工会工作。之后龙大道化名赵庄去汉阳兵工厂组织罢工,在一家茶馆和地下交通员接头时被捕,经党组织营救,与几十名难友越狱成功。出狱后继续领导汉阳工人斗争。1928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有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参加的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龙大道成 为新的8位领导人之一。分工担任工人部长。是年底,中央调龙大道回上海工作,以特派员的身分去芜湖、安庆、景德镇等地巡视工作和领导工人运动。1930年1月 ,龙大道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先后领导了浦东日华纱厂和闸北、虹口纱厂的罢工斗争。6月,由于龙大道与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等多次向党中央和共产国际反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被扣上“机会主义”、“取消派”的帽子,受到打击排斥。1931年1月17日,由于叛徒出卖,龙大道等27名共产党员重要干部在上海被逮捕。19日,龙大道等由公共租界特别法庭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总局,26日被移解到龙华警备司令部龙华看守所。在狱中,龙大道和难友们吃的是砂子饭,睡的是木架叠床,脚上还带着20斤重的特大“半步链”,经常遭受酷刑拷打。龙大道置个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奋力抗争,还给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了一份长报告。2月7日晚,国民党反动派以移解南京关押为名,将龙大道、林育南等24人骗出牢房,集体秘密杀害于龙华塔下。龙大道遗骸安葬于上海龙华24烈士墓中。

龙德云(1905——1956年),字腾霄,彝族,盘县糯寨人。少时家有田产二百余石。七岁始读私塾,成绩优异。20年代,其父受响水的地霸邓云阶及黔军驻盘旅长易德安的迫害。腾霄遂立志从戎,投军于滇军张冲部。受张赏识,被委任为独立团三营营长。后又保荐进云南讲武学堂。因家又遭不幸,停学回家。

民国21年(1932年),赴昆明考入云南教导团第三军官训练队第二中队学习。三年毕业,分在滇军第七旅任职。26年编入60军184师赴前线抗日。在台儿庄血战中受伤,遂回武汉治疗。伤愈返昆后,任云南广福独立团营长。因不满该军专制腐败而弃职赋闲于昆明。其间与旧友朱家壁、何现龙等有联系。受学生运动的影响,自订《新华日报》阅读。朱、何又常将《今日之苏联》、《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书刊交腾霄阅读,思想渐趋革命。民国35年,腾霄回到家乡糯寨,即写信召回在滇军护卫团任职之弟德霖。

民国36年,龙腾霄与司开德(乡长)及德霖共商革命之事。先后与水塘、老厂、忠义、乐民等地拥有武装力量的钱有光、钱云亮、孙治文、肖崇武、杨宏伟、丁伟光、陈云飞等联系。邀约陈、丁、钱三人于乐民斗阁,讲述革命道理,晓以反蒋救国的大义,化解了三姓长期不容的矛盾。三方杀鸡盟誓,决心摒弃前嫌,停止械斗,拥共反蒋。腾霄等以指导种烤烟为掩护,走村串寨,宣传共产党政策和革命形势,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发动群众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反迫害。

民国37年3月,腾霄在“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司令员朱家壁、副司令员何现龙的领导下,成立“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黔西南第一支队”。五月腾霄被委任命为支队队长。腾霄在300余人的基础上,很快组织了千余人的武装力量,并于同年农历八月八日在糯寨召开大会,公开成立“农村经济复兴委员会”。38年3月,亮出旗帜,发出“拥护共产党”、“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声明,开展游击战。腾霄率领游击队周旋于云贵边境,南盘江畔。从糯寨战斗开始,经归顺,海子之战,又在水塘争取乡长张贞玺起义。袭击归顺,活捉并当场枪决乡长许子明。继而转战三万底、保田、祭山树、老厂、十里等地,捣毁区乡政权,开仓济贫。到38年7月的一年时间中,先后打死打伤敌军数百人,缴获长短枪百余枝。

民国38年7月,腾霄奉调三支队司令部工作,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致信腾霄,劝其“痛改前非”。腾霄则复信要刘效法傅作义将军“高举义旗”。并正告曰:“否则前途危急……如被引渡归来,何忍见于法场”。

1946年春,他联合了各有上百条枪支的丁伟光、陈云飞、孙志文、司开德等上层任务,建立反蒋统一战线,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组成了一支三千多人枪的武装队伍。

1949年7月,奉罗盘地委指示,龙的原滇桂黔边区纵队黔西南游击支出改编为“滇桂黔边纵罗盘支队盘县游击团”。二弟龙德霖同志任团长。龙腾霄调任罗盘支队任参谋长。

解放后,龙腾霄同志任云南罗盘地区贵州兴仁专署工作,任兴仁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龙赴中央民族学院军政干部培训班深造。结业后调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因病于1956年逝世。

龙清泉(1990 - ),奥运冠军,中国男子举重队队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人。北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冠军中仅有的几个少数民族运动员之一。在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56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132公斤,挺举160公斤,总成绩292公斤夺得冠军,为中国队争得该届奥运会第六金。

龙应台(1952-),现代作家。

龙永图(1943-),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4. 天水交警支队班子成员

东岗大队作为省会主城区交警大队,现设5个执勤中队,4个业务中队,9个单位。大队管辖面积东至桃树坪,西至金昌路,东西长9.8公里;北至天水北路高速口、南滨河路,南至南山路,南北宽4.5公里;共有39条路段,其中主干道18条,主要路口63个,道路总长86.7公里。

5. 天水交警大队大队长

水冰儿没嫁人,原著未提及。

水冰儿,唐家三少所著异世大陆类玄幻小说《斗罗大陆》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天水学院战队的队长,后加入四元素学院,四十三级控制系战魂宗,拥有顶级冰属性兽武魂冰凤凰,能与同父异母的嫡亲姐妹水月儿(前期为雪舞)施展武魂融合技。

6. 天水交警支队支队长公安局局长

13.6平方公里。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西端北麓,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现辖17个镇、3个街道,379个行政村、35个社区,总人口65万,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全境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6平方公里,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

7. 天水交警支队副政委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思想。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并迅速传达到鄂东的黄安、麻城等县。

9月下旬,黄麻两县党组织率领农民自卫军和数千群众进行“九月暴动”,肃清了黄麻两县北部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地的反动势力,为更大规模的起义行动准备了条件。10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派符向一、刘镇一、王志仁、吴光浩等到黄麻地区工作,成立了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和刘镇一为负责人的鄂东革命委员会,王志仁任特委委员兼黄安县委书记,潘忠汝、吴光浩分别任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

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黄麻起义指挥部,潘忠汝、吴光浩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决定以两县自卫军为骨干,配合群众武装夺取黄安县城,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这时,两县农民自卫军共有枪300余支,以大刀、长矛和土枪武装起来的农民义勇队及其他形式的农民武装达3万人以上。

11月13日,起义指挥部得到从河口传来的情报:国民党正规军的一个团将回防黄安县城。中共黄麻特委迅速调集黄安县农军全部、麻城县农军大部,以及紫云、七里等区千余精锐农民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于当夜10时向黄安县城进发。黄安七里、紫云、高桥、二程、桃花等区及县城周边群众2万余人闻讯积极响应,手持大刀、长矛从四面八方涌向黄安县城,配合作战。

11月14日凌晨4时,攻城部队在城内群众武装的配合下,由西北城墙攀梯而上,一举攻入城内,全歼敌警备队的反动武装,捣毁了反动政府,活捉反动县长贺守忠,并打开监狱,释放了被捕的革命群众。黄安县城被农民起义军攻占后,国民党反动当局急忙调兵遣将,向黄麻人民反扑过来。当日下午4时,国民党军一个团向黄安县城开进。为避敌锋芒,下午6时,起义队伍撤回七里坪休整。黄安县城被敌军占领。

11月15日,中共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筹备处,为再次夺取黄安县城建立工农政权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驻黄安县城的国民党军,惊恐我农民起义军再次攻城,在搜刮完城内百姓大量钱财后,于当晚仓惶出逃。11月16日,起义队伍从七里坪出发,浩浩荡荡开进黄安县城。

11月18日,红布标语布满大街小巷,把整个黄安变成了红城。中共黄麻特委在城南校场岗举行万人大会,宣告黄安县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成立,曹学楷任主席。县农民政府很快颁布了以实行土地革命、推翻豪绅地主、建立工农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等为主要内容的施政纲领,并散发了数万份《大会通电》和《告黄安县民众书》。

与此同时,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中共黄麻特委宣布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整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县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一路军,麻城县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路军,潘忠汝任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吴光浩任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军司令,戴克敏任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军党代表,刘文蔚任第二路军党代表。全军共300余人。

黄麻起义的胜利,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立即调动军队进行多次反扑,均被打退。12月5日,驻河南潢川的国民党军一个师突袭黄安县城。鄂东军与敌军进行了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刚刚解放21天的黄安县城又陷于敌手。鄂东军遭受严重损失,黄安县委书记王志仁、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和许多优秀的革命志士光荣牺牲。敌军对黄麻起义地区进行疯狂“清剿”。中共麻城县委书记蔡济璜、第二路军党代表刘文蔚等相继被捕,英勇就义。

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12月下旬,黄麻党组织和鄂东军领导人在黄安县北部木城寨召开会议,决定留部分人员就地坚持斗争,集中72人(史称“72英雄”),携带长短枪50余支,乘夜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黄麻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也是大别山地区在我党领导下,发动的第一次、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