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果刘秀早出生几百年,出生在司马迁之前,会不会被塑造成一个堪比尧舜,军事能力赛过吴起能呼风唤雨的二代姜子牙?

来源:www.mybv.cn   时间:2022-06-03 06:16   点击:299  编辑:胡菁   手机版

会,刘秀生平事迹传说,军事才能在历史上极其卓越的。

刘秀为南阳地方豪强出身,汉宗室远支,跟随其兄刘縯起兵反莽,号为舂陵军。舂陵军因势单力孤,而并入绿林军,其后,绿林军推举刘玄为帝,是为更始帝。王莽派出四十二万大军,进攻昆阳、宛城一线,企图一举扑灭更始政权。而昆阳守军仅九千余人,刘秀率领13名骑兵乘夜突围,后请得援军步骑万余人。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冲杀,斩杀新莽军千余人,绿林军士气大振。最终,昆阳守军与城外援军两面夹击,新莽军大败,而刘秀一战成名。

后来,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刘秀也遭猜忌。刘秀强忍悲痛,益发谦恭,使得更始帝也有些自愧。刘秀打通更始帝身边人的关节,而得以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出抚河北(冀州),镇慰州郡”。刘秀抵河北之后,既无根基可言,又缺少兵力,后迎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才在河北站稳了脚跟。其后,刘秀击杀王朗、灭铜马军,而有了与更始帝决裂的实力。刘秀称帝之后,消灭群雄的任务,就渐渐由手下大将代劳了。

  刘秀对军事团队的管理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团队构成要精干,宁缺毋滥;团队骨干要通才,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郡;军事行动有配合,以协同作战取胜。

  精:边纳降边遣散,始终保持精干的团队

  刘秀历经的战斗,大多数是以少搏多,尤其是在平定齐地之前,兵力常常捉襟见肘。比如,更始三年刘秀登基前,他派遣邓禹西征,“中分麾下精兵两万”,就给了可怜巴巴的两万人,还是中分。 在二征隗嚣的时候,刘秀告诫吴汉:你收拢来的士兵战斗力不强,留着空耗粮食,万一出现逃兵,还影响军心,要赶紧遣散他们。哪个将军嫌自己人多?吴汉当然不舍得,结果跟刘秀预料的一模一样,当吴汉正在与隗嚣打得最艰苦的时候,收拢来的士兵纷纷逃往,大军士气一落千丈,吴汉只能败退,丢了到手的胜果。队伍要精,宁缺毋滥,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像刘秀那样,真正把它作为团队管理的核心思想来执行的,少之又少。

  合:群狼战术,队伍内部的协同作战

  刘秀打仗很喜欢用一种战术——群狼战术,一场战役多位将军相互配合作战,以合力取胜。

  刘秀的部队是部曲性质,手下大将很多是家族私人武装,因为这个独特性,刘秀的军制似乎“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看起来不适合打配合战。但是刘秀偏偏就喜欢群狼战术,每一场争斗,他都会同时征调几路人马“群殴”。

刘秀不仅慎战,不打无谓之仗,还知止,不求完胜立足不败。且仁爱,让战争不失回到本源

  知止是一种境界,也是刘秀的战争艺术,他不做力所不能及之事,也不做企图超出预期的事。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不够成功,而是在追求完胜的过程中,栽了跟头!知止的战略指导思想,让刘秀很少打败仗,更不会惨败。

刘秀跟农民军作战,就两条原则:一是降服,二是遣散。农民军都是一群为生存底线而战的人,一旦被逼到绝路上,他们的战斗力比谁都强,可是如果给他们出路,他们立刻又回到最淳朴的状态。这需要仁爱之心,真正走到他们的心里去。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认为刘秀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古代皇帝。他起与乡间,骑牛上阵,光复大汉祖业,与之相匹配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大哥被杀,面对咄咄逼人的刘玄,他忍常人不能忍,卧薪尝胆,厚积薄发,只有虞舜和勾践与之相比。昆阳大战,十三轻骑杀出重围,后帥万于兵击溃王莽三十万大军。走投无路,出奇谋避难河北,无援无靠,靠河北之地方势力席卷全国。盖世武功,文韬武略,算无遗策,不逊唐宗宋祖。东汉建立后,仁义治国,儒学兴盛,保全功臣,开盛世之清明。自古多情自风流,刘秀重情重义,与阴丽华爱情故事传唱千年。一生勤俭,死后开薄葬节俭之风,世代帝王之楷模。

李靖: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苏辙: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算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朱元璋: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乐进一生未立寸功,远远不如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为什么能挤进五子良将?

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

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

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

“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

《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

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

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

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

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

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

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

“原始股东”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

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

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

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

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

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

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

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

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

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

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

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

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

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

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

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

死得早了些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

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

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

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

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

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

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

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

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

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

人狠话不多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

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

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

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

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

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

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

乐进为何能进五子良将呢?原因有几点。

第一,有资历。

张郃是很早就加入曹操阵营里的,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军队奠基人之一。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无奈兵马太少,于是扬州刺史陈温等助曹操四千丹阳兵。结果根据《三国志》注引《魏书》,丹阳兵兵变了,最后只剩五百人。然后,曹操到达铚县等地,又收兵千余人。乐进差不多就是此时,带着招募来的千人回到曹操身边,此时这些人马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第二,有战功。

乐进基本上参与了曹操开拓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每战先登,不负陷阵校尉之职。官渡之战,淳于琼就是他斩的。江陵之战时,他驻守襄阳,又打跑了关羽,苏非,为曹仁成功撤退,创造了条件。后来的合肥之战,又和张辽,李典合作,大败孙权。

第三,曹操赏识。

公元206年,曹操专门上表汉献帝,只提到于禁,乐进,张辽三人的功绩:“武力既弘,计略周备......奋强突固,无坚不摧.....”。三人于是并升杂号将军。

第四,五子良将的特性。

五子良将的才能,就不啰嗦了。他们的特性更像是曹操手中五把利刃,属于进攻型的大将,在冷兵器时代,攻比守难度更大。大飞熊认为,文聘固然有功,不过偏防守型大将,臧霸无论资历和功绩比不过乐进。至于满宠,田豫,牵招能力不错,都属于后起之秀或者建功比较晚了,而且也是偏向防守一方的大将。

第五,乐进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让一批功臣名将配享太庙,其中“五子良将“有四人入选,于禁因为失节自然失去资格。这四位排名如下,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如此排名,大飞熊认为,可能和寿命有关。毕竟活得越长,立功机会越多,职位也越高,事迹也比较详细。所以,乐进是最早病亡的,让人们感觉存在感不高,也是情理之中。而朱灵,文聘和臧霸,李典也入选了,只是排名在“四子”和曹洪,夏侯渊之后。至于满宠,田豫,牵招都没有入选太庙。当然,此时田豫还活着,毕竟人家寿命长,活到了八十二岁。

由此可见,说乐进的寸功未立,不值一驳。而乐进能入选五子良将,不是挤的,而是身经百战中中,干出来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